大家好,我是老刘,医生刘晓帅。
不知不觉今天就是夏至节气了,今年的气候变化比往年来得猛,湿热交织,昼长夜短,很多人还没真正入伏,就已感觉“人没劲、胃口差、晚上难入睡”。
那今年什么时候入伏呢?该怎么调养?老刘今天就来详细聊聊。
2025年三伏天时间表
(共30天)
初伏灸:7月20日-7月29日(10天)
中伏灸:7月30日-8月8日(10天)
末伏灸:8月9日-8月18日(10天)
老刘提醒:中伏阶段人体阳气更容易受困,湿热夹杂,更容易出现“身重乏力、脾胃失调、老病复发”的情况。
但这30天,也是全年中最适合“冬病夏调”的关键窗口。
三伏天,养阳排湿“黄金期”
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”三伏天正值阳气最旺、皮肤腠理最开的时候,此时“外治内调”,身体更易吸收、经络更易畅通。
三伏养生目标是三件事:
助阳—— 护住体内升发的阳气,不让其被外邪耗散;
祛湿—— 排出体内堆积的湿气,减轻脾胃和筋骨负担;
调脾胃—— 三伏湿重易困脾,饮食起居要更加讲究,才能保阳生气。
尤其是中老年朋友,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总是起床后头昏沉、手脚重;吃饭胃口差、饭后腹胀;睡觉出汗多、醒得早,那就要重视三伏的调养机会了。
三伏期重点做好这5件事
1. 每日晒背15分钟,通阳解表
背为阳中之阳,尤其督脉沿背而行。老刘推荐大家早上9~10点间晒背,晒到微微出汗为好,可助阳升发、排出湿寒。
展开全文
阳虚体质的朋友可用艾条灸督脉、命门穴等效果更佳。
2. 早晚温差大,切忌贪凉受寒
很多人伏天图凉快,爱吹空调、喝冰饮,结果阳气受损,寒湿内侵。老刘特别提醒:三伏是“阳气外发”的阶段,不能“伤阳”!
空调温度不低于26℃
少喝冷饮,多喝温热代茶饮(如姜枣茶、陈皮普洱)
膝盖、腹部、脚底不要着凉,适时用姜足浴温阳散寒
空调温度不低于26℃
少喝冷饮,多喝温热代茶饮(如姜枣茶、陈皮普洱)
膝盖、腹部、脚底不要着凉,适时用姜足浴温阳散寒
3. 饮食清淡有温性,祛湿养胃并重
伏天湿气重,老刘推荐“淡、温、软”三字原则。
多吃:冬瓜、山药、薏仁、赤小豆、扁豆、莲子、南瓜等
少吃:寒凉瓜果、生冷饮品、肥腻油炸食物
推荐三伏餐:冬瓜薏米汤、山药小米粥、藿香叶煮鸡蛋
4. 坚持适度运动,别停汗别过劳
伏天虽热,但也不能完全宅在空调房。适量出汗是排湿助阳的好方式。
老刘建议清晨或傍晚散步30分钟,或练八段锦、太极拳,动静结合,养气血、疏经络。
5. “冬病夏调”不妨试试三伏贴、灸疗等传统法
中医讲“虚则补其母,实则泻其子”,针对阳虚怕冷、慢性支气管问题、关节疼痛、老寒腿等“冬病”,三伏天是极好的干预时机。
在正规中医指导下使用三伏贴、艾灸、拔罐、推拿等外治疗法,往往能起到“治未病”的调理效果。
中年以后,身体最大的根基就是阳气。希望大家在伏天吃一口热粥、晒一晒后背、喝一杯姜汤,把阳气一点点养回来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